金属矿床共生组分
金属矿床共生组分研究可分为查定和评价两步。阐明伴生组分的矿化规律,而且要使结论正确,数据和储量可靠,以保证资源综合利用有充分的依据。 做以下几项工作:
矿石化学分析资料。 矿物和某些组分赋存状态的资料。查明矿石元素分布规律和主要富集矿物与某一组分的相关系,做妯有关组分元素赋存状态的结论。 列出工业原料的各种粒级矿物的比例和共生结构。 矿石可选性试验资料。对已查明的有用共生组分,通过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物定量和有关组分在矿物中的配分比来说明其富集程度,并采集可选性试验样品,编写送样说明书,进行矿石可选性试验。 矿化规律研究资料。明确不同类型矿石的分布规律及其稳定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平坑道和能控制垂向变化的勘探剖面的若干钻孔进行研究,反映共生组分的品位、矿石组分或矿石类型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 储量计算成果。
矿石物质成分研究主要内容: (1)矿床地质研究 (2)取样工作(组合样、单矿物分离样、人式重砂大样、矿石鉴定样) (3)矿石化学万分研究(光谱分析等,测定有害、有益组分种类及其大致含量。 (4)矿物鉴定(比重、磁性、光学性质、不透明矿物反射率、显微硬度、差热分析等) (5)元素双关分析(反映元素的相关关系,查明伴生、分散元素与何种主要化学组分有关) (6)矿物分离(常用方法有人工或天然重砂淘洗、遥床分选、浮选、电离等) (7)矿物定量(面积法、计点法、直线法和重量法) (8)元素配分计算(指某一有益元素在矿石的各个矿物中所占的比例,了解元素的分散与集中情况,为选矿试验提供最大限度的合理回收指标) (9)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和表面吸附三种形式,常用方法有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核子共振等) (10)矿石结构构造分析(按形态可将矿石构造分为8个类型,块状、浸染状、斑状、角砾状、鲕状、胶状、结核状、条带状;矿石结构研究重点是观察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其与脉石矿物的结构关系,包括包裹体特点、浸染特性等,一般分为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固体分离结构、胶状结构等) (11)矿物粒度测定及单体解离分析(粒度分析常采用筛析法、原矿粒度分析,编制粒度累积曲线,划分矿石浸染粒度特征类型。所谓矿物单体解离分析,是确定一定筛析级别内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或其它金属矿物呈单体分开的比例数(百分数)。
|